•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衛一帆
    • 2022年11月15日
    • 審核:
    • 瀏覽(374)
    • 收藏
    瀏覽字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研究,11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交叉平臺主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學術研討會以線上方式成功舉辦。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中央編譯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歷史意義等展開深入研討。

      開幕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教育部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海英出席并致辭。

      鄭水泉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會“兩個結合”“六個堅持”,持續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做到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奮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和宣傳普及的高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楊海英在致辭中強調,“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的思想優勢和政治優勢。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研究,要重點把握三方面:一是深刻洞察時代發展趨勢和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潮流,做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二是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在思想中反映和把握時代,在實踐中書寫新篇章;三是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貫通起來。

      會議第一階段由人民出版社第一編輯室副主任畢于慧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榮譽一級教授郭湛,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教育長、一級教授韓慶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安啟念,中共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楊金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作主題發言。

      郭湛指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面臨兩個迫切問題:一是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整體狀況,二是要加強溝通借鑒,提高整體性、綜合性研究水平。他強調,我們要面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總趨勢,進一步凝練和挖掘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中最具普遍性的內容,做好本學科研究梳理的同時,也要打破狹隘的界限,走向大哲學發展狀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韓慶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是如何創造和建構的,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走出來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一步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獨立存在的。新道路包括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層面,要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由經驗層次上升到理論層次,從話語依賴走向話語權的自信,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安啟念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走和平發展道路”做了深入闡發。他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者應重視唯物史觀的兩種表述,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尋找思想資源,回答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現實問題。這是中國社會實踐的要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要求。

      楊金海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要深刻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邏輯,以馬克思恩格斯為代表的19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動現代化發展道路。二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提出是理論發展的必然,要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文明堅持人民至上。三是要從總體上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涵,人類文明新形態回答了21世紀人類文明向處去的世界難題,標志著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的新形態。

      趙劍英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和思想精髓,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進一步豐富發展。“六個堅持”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新表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會議第二階段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中心主任楊宗元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院長郝立新,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鄒廣文,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學功作主題發言。

      郝立新從“總體把握”和“貫穿其中立場觀點”兩個層面闡明如何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精髓。他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六個堅持”是習近平總書記哲學思想中的精髓,在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做出了原創性貢獻,體現了根本性和貫通性的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價值立場與科學態度的統一,認識和思想路線的統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

      鄒廣文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了系統表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本質特征,改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動力之源,市場經濟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必由之路,人民主體性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價值旨歸。他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訴求,認為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思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豐富的文化魅力和時代內涵。

      沈湘平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化相結合的根本和關鍵在于哲學,只有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不斷夯實其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只有融通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深入人心;只有貫通傳統文化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不斷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華優秀傳統化相結合,要做到二者有機結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導,發揚馬克思主義的學風。

      楊學功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形態的兩種形式,提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學術形態”:一是要形成學術研究的新思路,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研究;二是要擺脫“學徒”狀態,釋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創造力,闡發中國學術的自我主張;三是要改進研究方法,借鑒其他學科的經驗,創造有影響力的新的哲學研究成果。

      閉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書記張鵬舉主持,臧峰宇作總結發言。

      臧峰宇向與會專家表達了衷心的感謝,認為各位專家的發言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內涵,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具有啟發意義。他指出,堅持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形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思維,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機理和實踐邏輯,深入研究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做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哲學解答。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