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要建成“一帶一路”國際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鑒,增強山東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要有效推進齊魯文化走出去,需要把握齊魯文化的歷史沿革及其基本內涵。
齊魯文化的含義
齊魯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來自其基本精神。
所謂“齊魯文化”,從地域文化圈來講,它與中原文化、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相提并論,是一個有別于這些文化的獨立文化體系,是先秦時期齊魯兩國所在地區的文化,誕生于黃河流域,以農耕經濟為基礎,是一種典型的大河農耕文明,有著得天獨厚的傳統文化資源。
其地域范圍為古齊國、魯國的領地,大致相當于當今的山東省地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以齊魯文化而著稱于世。因此,齊魯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儒家文化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中華文化“走出去”離不開齊魯文化“走出去”。
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基礎。它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厚德載物的仁道精神、聰明睿智的創造精神、勤勞勇敢的奮斗精神、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內圣外王的人格精神、中庸和諧的和合精神、求真務實的實干精神、德行天下的義禮精神等。
齊魯文化是對山東人民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情感意志、實踐智慧的集中整合與趨同表達。它在承繼優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又根據現實需要不斷重塑和提升,齊魯文化的演進有其歷史進程并具有時代內涵。“改革創新、開放包容、忠誠守信、務實拼搏、敢為人先”是新時期齊魯文化的基本內涵。
齊魯文化在未來能不能實現超越和升華,關鍵是能否塑造出一種既傳承東方文明精髓、又吸收西方文明之精華的新型特質文化。由此可見,齊魯文化“走出去”非常必要。
齊魯文化的歷史溯源
山東省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悠久,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是齊魯文化產生的源泉和土壤。
東夷文化是齊魯文化的人文源起。據考古發現,山東地區四五十萬年前就有了先民的活動蹤跡,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先生曾論定東夷文化就是齊魯文化的源頭。東夷人好仁尚德,又極具創新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人文始祖伏羲、開天辟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炎黃子孫的先祖黃帝、漢文字的發明者倉頡等勇敢創新、勤勞智慧的神話形象都是東夷人。據考古證明,東夷人民不斷探索求新,在制陶、航海、紡織和弓箭制造等方面均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跡。東夷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對山東地區人文精神的演進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儒家文化是齊魯文化的基礎資源。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儒家文化尚法重義、通權達變、崇尚倫理、講究仁愛。儒家文化中所蘊含的家國同構思想激發著一代代山東人民為國為家、為民族大義勇敢抗爭、盡顯忠義。儒家所倡導的“和而不同”思想塑造了山東人民尊重差異、開放包容的精神品格。儒家文化中的仁者愛人、重義輕利、自強不息、勤勞勇敢、開放務實等思想內涵,深深地融入山東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世代相傳中歷久彌新,在與時代精神的碰撞交融中生機勃勃。儒家文化對于健全人格的塑造、整體素質的提升及齊魯大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塑造齊魯文化的基礎性資源。
山東紅色文化是齊魯文化的重要資源。山東人民在民主革命時期為了國家大義舍生忘死、無私奉獻,形成了豐富的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為塑造齊魯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源。山東人民自古就有熱愛自由、崇尚民主、反抗壓迫、敢于斗爭的革命文化傳統,長期的革命斗爭使山東人民形成了不怕困難、舍生忘死,深明大義、無私奉獻的偉大胸懷和勇敢擔當,山東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以及大智大勇、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紅色基因,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新時期齊魯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豐厚滋養。
山東人民的精氣神賦予齊魯文化新內涵。齊魯文化不是封閉僵化的,其內涵會隨著實踐不斷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長期以來,山東人民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勵精圖治、苦干實干、開拓創新,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齊魯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齊魯文化的基本內涵
齊魯文化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源于實踐并不斷豐富發展,是一個科學動態的演進過程,既是對歷史傳統的繼承,也是對歷史發展的創新和超越。
農耕文明的發展演變是一個認識自然、征服自然并改造自然的過程,人們歷經了無數次大自然災害的考驗,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形成了人對大自然的敬畏思想,齊魯文化的群體主義精神,是農耕文明防守性的側面反映,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是農耕文明在千百年來演變生存中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齊魯文化具體內涵可概括為改革創新、開放包容、忠誠守信、務實拼搏、敢為人先等。深刻挖掘齊魯文化中的這些精神,不僅能夠凸顯齊魯文化的時代價值,而且能夠為齊魯文化“走出去”,有效實施“一帶一路”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而齊魯文化中蘊涵著極為豐厚的改革創新精神。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為代表的不斷創新精神,不僅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齊魯文化不斷豐富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也是山東省發憤圖強的精神動力。將改革創新擺在新時期齊魯文化的首位,體現了山東人民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發展理念,有擔當、有作為,主動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與責任,不斷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創新中轉換思維,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觀念、體制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完善與革新,改革創新是展現齊魯兒女沖破思想觀念障礙,實現轉型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二是開放包容。開放包容是一種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外來事物,包容多樣、兼收并蓄,不搞封閉,尊重差異、擇善而從的精神品質。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主流的包容會通精神一直影響著華夏兒女。在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中國文化被認為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本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會通精神。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山東人自古就有和而不同、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并在歷史發展的實踐中不斷傳承?,F在越來越多的山東人走出去,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憑借的就是開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三是忠誠守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誠信對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山東人深受儒家“言必信,行必果”思想的影響,始終堅持內誠于心、外信于行的做人原則,忠誠守信也成為山東省最典型的區域文化符號之一。山東人民多年來一直堅守忠誠守信的道德原則,忠貞不渝,遵紀守法,誠信交易,立德修身,坦誠相待,忠誠守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這些已成為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務實拼搏。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剛健自強精神是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像源頭活水一樣,給齊魯文化的豐富發展提供了無窮的生命力。從齊魯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齊魯文化的萌生、形成與發展演變歷程的主旋律,就是剛健自強。山東人一向秉性仁厚、吃苦耐勞,注重實效,勵精圖治,真抓實干,工作中以問題為導向,為了實現目標,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奮力拼搏。齊魯文化這種務實拼搏的感召力,帶動和影響著人們拼搏奮斗,不斷創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五是敢為人先。敢為人先是一種注意趨時求變,勇于先行先試的膽識魄力。人定勝天與天人合一、能動與守法的辯證精神貫穿齊魯文化之中,在面對大自然許多客觀存在的問題時,齊魯文化所表現出的自強剛健精神得到充分發揚,對我們民族的自強、自立、發展、壯大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齊魯兒女從不缺乏敢闖敢干的膽識與魄力,在困境中主動尋求自我發展道路,在艱苦創業中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的奮斗之路。
六是厚德仁民。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齊魯文化以儒、道、法為基礎,吸收諸子百家文化精髓,具有多樣性文化兼行并存、對話交流的厚德仁民精神。儒家“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和厚德仁民的人性至上的人本精神,是國家治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齊魯諸子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及民族氣節,是愛國主義的道德基礎,是維護民族、國家利益的最高原則,對我們國家的統一鞏固、民族的團結凝聚,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成為我們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正是這種精神,維系著中國文化脈絡綿延不絕。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