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文化內涵豐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靈魂,對我國及東南亞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對當代企業有價值的東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儒商文化使企業家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企業家經營發展的立世之本,反映出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企業的發展走向,是企業價值觀念具體化、現實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依據。儒商文化中的義利觀對明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發展目的,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儒商文化中“以義取利”“誠信為本”的道德準則,體現了“義”的公正、合理,使現代市場經濟中儒商主體更為理性。儒商文化中“義以生利”“義利合一”的思想,在承認謀利活動正當性的同時,強調以儒家倫理來規范謀利的行為,可促使人們正確地認識和處理謀利與守義、道義與利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調控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失序現象,道德對其進行規范和引導,使其符合社會公益和民眾利益,這種觀點與儒家思想的義利觀一脈相承。以道德來確立商品經濟的價值基礎,能有效阻止經濟危機的爆發與蔓延,抑制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二)儒商文化能為現代企業管理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儒商文化中“尚中貴和”,體現了重視人際關系和諧,注重和諧經營,和氣生財。“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人莫貴乎生,莫樂乎安。”(《荀子》)“尚中貴和”是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尋求和諧,即不同事物之間的協調、統一、平衡,是一種高度和諧、至善至美的境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注重不同企業之間實現相互合作,優勢互補,與不同經營者之間的互利合作,同心協力尋求生財之道;注重上下級之間的有效溝通,解決矛盾沖突,消除內部不良競爭,使企業內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提高企業效率,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善于與顧客溝通,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不搞欺行霸市,對顧客以誠相待,做到讓利并方便顧客。儒商文化強調要待人以“和”,注重變革創新,不固守陳規陋習,因時因勢而變,使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儒商文化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修身智慧
儒家認為管理者必須提高道德的自覺性,而“修身”是體現人的價值的基礎。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論語·憲問》)君子修身要恭敬認真;修養自身安樂百姓;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必須從自身修養做起,“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強調道德對管理的重要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作為治理原則,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一個行為端正,作風正派的人,不用下命令別人也會追隨你??梢?,儒商文化中的“為政以德”“以人為本”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修身資源與智慧,對企業管理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名利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自身管理素質,完善企業家人格品質,做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新道德規范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具有重要價值。
(四)儒商文化有利于市場經濟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誠信是立世之本,是每一個社會個體和單位遵守的社會規范,誠信品質對于市場經濟體制和企業信用建設具有重要的倫理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精進,商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市場主體不斷增多,企業規模急劇擴張,企業的經營邊界逐步拓展,傳統的商業模式被突破,多種類型的商業新型業態不斷涌現,如共享經濟、網絡經濟、知識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興商業模式在全面興起。這些新興經濟體利用互聯網技術鏈接供需雙方,商業模式從關注整體向關注個體轉變,單獨的個體在商品交易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推動著經濟的轉型升級。由于新興商業模式受單獨個體的影響較大,個人的信用在市場經濟體制和企業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個人誠信品質和信用不佳,對個人、家庭、企業、社會都會帶來影響。儒商文化中的誠實守信,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五)儒商文化是中華民族經濟振興的強大動力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民族經濟的全面振興,作為市場經濟靈魂的儒商文化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道德滑坡、交往失范等消極問題泛濫,而儒商文化將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上發揮積極作用。儒商文化是規范市場經濟理性重要原則,對于新時代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倫理價值,儒商文化中的以人為本,使企業發展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展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誠實守信能夠促進使市場經濟走向更加規范化和理性化,使當代新型商業模式和業態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尚中貴和與勇于創新,能夠激勵企業克服重重困難,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歷練探索,砥礪前行,堅持“以和為貴”的經營策略,使企業注重合作、共存、和諧、共享,不斷增強團隊敬業奉獻與合作的能力;仁者愛人則使儒家的利他思想融入企業創新發展全過程,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百戰不殆,蓬勃發展。
(六)儒商文化是市場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社會的時代主題,和平、平等、自由、競爭、合作、共享、共贏是全球經濟領域的普遍共識與發展目標,儒商文化倡導以人為本、義以生利、尚中貴和、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為政以德,這與全球經濟領域價值認同是一致的。儒商文化具有鮮明的“和平”性,主張“和為貴”“和氣生財”“以和濟爭”,主張規范世界經濟秩序,使全球經濟互補共榮,倡導競爭是在公正平等環境中的“君子之爭”,通過公平競爭,合作共贏達到利益共享、平衡發展。儒商文化中“以人為本”“仁者愛人”“天人合一”“仁民愛物”等內容,倡導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要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友善、協調、統一融合發展,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協調一致,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尊重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權利,有著非常豐富的代際倫理思想,與國際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理念是一致的。儒商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時代精神相契合,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呼喚儒商文化,期待著大批新儒商的茁壯成長,勇于創新、為政以德的儒商文化,使企業管理者注重德性修養,“殺身成仁”“以身殉道”“博施濟眾”“依群利己”,以仁義為立身之本,以仁愛之心對待員工,以義生利,以義制利、以誠待人,成長為具有濃厚人文情懷、懂經營、善管理、能創新的優秀企業家,為市場經濟平穩發展提供優質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