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工作動態
    新聞動態
    專訪陳曉霞:日用即道,文化融入生活方生根
    來源:文化示范報 2023年03月29日

    濟濟鄒魯,禮義唯恭,孔孟之道生生不息,兩千多年來浸潤著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以下簡稱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帶領團隊創新實踐,圍繞“四個講清楚”“兩個結合”等重大論斷,深入挖掘整理以儒家文化為重點的傳統文化典籍,推進孔子及孟子思想學說研究;深入推進“八個融入”,在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普及落地方面先行先試,當好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探路者、先行者。

    孟學落地應用多個成果開花

    3月1日,靜謐的孟子研究院文氣正濃。初見陳曉霞,她優雅知性、溫文爾雅的氣質,與鄒魯文化中所蘊含的尊禮重道的精神品質頗為契合。

    陳曉霞從濟寧市旅游局副局長到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再到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實現從一個文旅領域的專家型領導干部到儒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型領導干部的轉變。

    任職孟子研究院后,陳曉霞帶領團隊圍繞“孟學研究與應用”主線,把握“以學立業、致力學術研究領域有重大影響,知行合一、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有重大貢獻”兩大定位,推動孟學研究的落地與應用。

    “搞研究應該以應用為目的,學術研究的成果也應該聽得懂、用得上。”陳曉霞說,圍繞“學術研究、普及應用”兩大核心任務,孟子研究院致力于推進研究成果成功轉化,竭心盡力服務社會生活。

    孟學研究的落地與應用率先在地方政府的決策服務類領域“開花”。2019年1月19日,山東省社科規劃辦公布全省2019年度社科規劃項目,陳曉霞主持申報的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視閾下社會道德風尚研究》被列為決策服務類重點項目,2022年榮獲濟寧市第三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為了做好課題研究,我帶領課題組成員深入鄉村社區、走進鄉鎮企業、進入中小學校,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參與活動等多種方式展開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陳曉霞坦言,在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鄉村社會道德風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設立多個專項研究課題,在對新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本課題獨有的研究思路、方法與成果。

    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及先導。陳曉霞帶領團隊對加快鄉村文化建設從搞好鄉村文化創意設計、加大建設文明鄉村力度、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推進鄉村文化建設蓬勃發展。孟子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申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視閾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體系構建研究》等省社科規劃項目,社科研究和智庫成果專報《以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獲省委主要領導簽批。

    孟子研究院還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挖掘孟子思想的現代價值,舉辦“孟子思想與干部政德修養”系列講座、“學孟母教子 做幸福家長”家長教育專題研討會、孟子研究創新發展與社會治理研討會等,為公共事務提供智庫服務和學術支持。

    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也是億萬百姓的精神家園。陳曉霞介紹,孟子研究院持續深化孟學學術研究,申報國家、省級和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課題,推進儒學研究高地建設。2022年12月,中山大學哲學系聯合孟子研究院申報的《新編孟子正義》課題項目,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該項目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楊海文擔任首席專家,旨在實現《孟子》全部260個單章的深度解讀與綜合研究,推動孟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持續發展。孟子研究院還啟動《二十世紀孟子全書》編纂項目。計劃匯集涉及孟子的著作、論文、札記、楹聯、詩詞、題詞等資料,按照歷史發展脈絡,編纂一套涉及二十世紀孟子相關資料范圍最廣、內容最全的集成叢書,為打造孟子文獻資料收藏中心奠定基礎。

    此前,孟子研究院的孟學學術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2022年年底,孟子研究院重點項目《孟子文獻集成》已出版240冊。該項目是對孟子傳世文獻的首次集中匯編和整理,為儒學史、孟學史等研究提供了文獻依據,成為儒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具有填補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空白的重大意義和學術價值。該文獻是迄今為止《孟子》選本最為權威、最為全面的集成類叢書。同時,還先后編纂出版《〈四書〉解讀》合集、《〈孟子〉七篇解讀》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孟子研究院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有效提高院科研能力。陳曉霞主持的教育部國際中文教育重點創新課題《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文化交流探索與實踐》順利結項,并帶領院科研人員完成省市課題11項。同時注重科研成果的傳播普及,《從仁愛到仁政的孟子》被山東省委組織部評為“全省基層干部培訓優秀網絡課程”。

    百姓日用即道文化融入生活

    “百姓日用即道”,生活是文化的源頭活水,而文化也應以融入生活為最終歸宿。孟子研究院聚力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高地,探索出一條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百姓生活的路徑,解決了儒學落地生根難的問題,實現儒學研究的“經世致用”。

    《四書》解讀系列活動,是孟子研究院走出大學課堂、走到百姓身邊,面對面宣講儒家經典的有益實踐,由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領銜,聯合王志民、王中江、李存山、梁濤等儒學大家,通過深入挖掘《四書》及儒家思想內涵和當代價值,用儒家的智慧引導人們修身處世。2017年8月,孟子研究院成立“學孟子·行善舉”志愿者藝術團。6年來,藝術團多次深入鄉村、社區、學校,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普及孟子思想,受到群眾的廣泛歡迎。2022年12月2日,“孟子講堂”“孟母大講堂”落戶山東圣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是孟子研究院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入推進文化“兩創”,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體現,是扎根鄒城、服務鄒魯的夯實之舉,是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創新之舉。

    3月2日,孟子研究院孟母大講堂應邀走進兗礦集團三十七處,開展女性職工健康知識講座。3月10日,孟子研究院聯合中共鄒城市委黨校、鄒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共同舉辦“禮樂鄒魯 誦讀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活動。編教材、送圖書、設講座……孟子研究院穩中有序地開展著“六進”活動。依托“孟子大講堂”“孟母大講堂”、傳統文化“六進”等平臺,聚焦鄉村、社區、學校、機關、企業、家庭等六大群體,聚焦儒家經典解讀和傳統文化宣傳普及開展系統講座活動,培育推出孟院系列特色課程。陳曉霞介紹,去年孟子研究院連續舉辦“孟子大講堂”之《孟子》通講公益講座19講、孟母大講堂暨家長課堂10余講,同時深入開展孟子大講堂、孟母大講堂、家長教育學校等傳統文化“六進”活動20余場,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孟子思想、儒家文化。

    文化融入生活,儒學才能落地生根。孟子研究院將加快推進儒學普及推廣高地上建設。“儒學的普及推廣關鍵在落地。”陳曉霞表示,孟子研究院將繼續完善“孟子公開課”“孟母大講堂”等平臺,助力地方精神文明建設。依托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人才和平臺優勢,發揮屬地文化智庫功能,以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活動為依托,爭取搭建全國家庭教育研究交流平臺,開展母教文化系列講座,打響母教品牌。

    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地,開展好傳統文化“六進”活動。組織文化志愿者到鄉村、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移風易俗,幫助市民提升道德修養,建設美好精神家園。倡導建立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聯合文旅部門推出飲食起居、禮儀文化、音樂服飾等特色文創產品,讓儒家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中。

    儒學歷久彌新青年挺身擔當

    儒學是個歷久彌新的課題,既包含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內圣外王”之道,又蘊含著在當今多元文化之下,人類處境改善和人類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支柱之一。

    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人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孟子研究院在推進儒學國際交流傳播高地建設中尤為重視青年儒學人才儲備,并推動“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品牌化。

    孟子研究院通過搭建院內學術交流平臺,以學術講座、線上讀書會、設立并申報專項課題、撰寫學術論文等形式,提升在院科研人員的學術科研能力。2022年推薦兩名專技人員參與高級職稱評定,8名專技人員聘任相應的職稱,組建了一支年輕、團結的科研隊伍。在完成“準博士培養計劃”后實施“博士培養計劃”,支持青年人才讀博深造,目前有三名專技人員在山東大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2022年8月15日至16日,“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屆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在鄒城開幕。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師范大學特聘資深教授、孟子研究院原特聘院長王志民表示,國際青年儒學論壇放眼未來,為國內外青年儒學研究者搭建學術平臺,凝聚力量,獎掖先進、鼓勵創新。

    此外還舉辦“孟子思想及其在歷代的影響”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陳曉霞表示,孟子研究院將在推動人文交流傳播上謀新篇走在前。今后繼續推動“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品牌化,制定論壇中長期規劃,原則每兩年舉辦一屆“國際青年儒學論壇”活動,創新論壇舉辦模式,豐富活動內容,評選一批高質量儒學及孟學研究成果,表彰孟子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者,形成廣泛的社會效應。

    記者:孔媛媛,張清直,房體朔 通訊員:王川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