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陳來:在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屆國際青年儒學論壇上的總結
    • 來源:
    • 作者:
    • 2023年05月04日
    • 審核:
    • 瀏覽(385)
    • 收藏
    瀏覽字號:

           我們這次會議叫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屆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其實我們的會議主題是杜維明先生提出來的“精神人文主義”思想。因此我的總結就不全面展開了,雖然有很多先生對孟子研究、儒學研究作了很好的探討,有的是案例的研究,有的是方法的指導,這些我就不談了;我就簡單總結一下關于“精神人文主義”這個問題大家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的一些觀點。

           第一,姚新中教授提出,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據他觀察,1993年司馬特寫了書評的、Arvind Sharma主編的《我們的宗教》中,杜維明先生寫的“儒學”那一章大概有70頁,在這里面提到了精神人文主義。姚教授認為,這篇文章是精神人文主義最早的表述。在這一章里面杜先生是怎么表述儒家的精神人文主義的呢?我注意到,他是這么概括的。首先,杜先生認為儒家是一種對人性的信仰;第二,儒家的信仰是要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整全性中來實現人性,這種無所不包的整全性展開來就是包括人、社會、自然、天道的全體,要通過這種無所不包的整全性來實現人性。第三,這種整全性同心圓的最外端就是天道,天道就代表了儒家精神人文主義這個體系對超越性這一面的了解。對于儒家精神人文主義來講,它跟超越性的關系是什么?它的表達是:人的本性和超越性是內在的一體。這種儒家人文主義之所以是精神的人文主義,就包含了他對超越性的肯定。如果用孟子的話來講,盡心、知性、知天、事天就是精神性。這是姚新中教授為我們刻畫的杜先生早期對這個問題的表述,很有價值。

          第二是黃玉順教授的論文,他深入研究了儒家精神人文主義里的“精神”,它到底對應的是什么問題,它要反對的是什么東西。他指出兩個,一個是“凡俗”,一個是“物質”。精神是對凡俗而言,精神是對物質而言。對物質而言,大家都了解,我就不多講了。我關注的是精神對凡俗的這一面。我與注意到,黃教授的了解,物質實際上是指財富,他所講的凡俗更多的是指科學。他認為精神是要超越僅僅把科學理解為工具的科學,這是他的一個重要的認識。當然他在有限時間內表達的這種認識,也可能沒有把這個問題的完全表達的充分。對此我有兩點評價。一是杜先生所講的凡俗,如果用我們學術的語言來講,其實還是針對的“啟蒙”,他后來常常講啟蒙心態的反思,凡俗對應的就是“啟蒙心態”,當然包括科學。二是除了包括科學以外,從杜先生多次表達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所強調的“精神性”要對反于凡俗的這種啟蒙,他尤其不滿于啟蒙思潮對于宗教和“宗教性”的忽略。

           第三,黃玉順教授論文沒有講到的宗教性這一點,在溫海明教授的論文里詳細談到了,因為溫海明教授的論文主要是講儒家的宗教性。當然他是用杜先生早期的70年代的《中庸》的文本作為討論的依據,他講這個問題應該是與精神人文主義有關聯的,我想他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杜先生最后提出的精神人文主義有很多背景,其中一個重要的背景是關于比較宗教研究的背景,因為杜先生長期在哈佛大學與宗教領域的研究者有很好的關系。同時他在哈佛大學宗教研究委員會兼任,宗教委員會不是一個系,但是可以招博士生,有課程,杜先生做過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所以與這個有關系。因此,照溫海明的講法,杜先生對儒家的宗教性的理解,這個宗教性其實就是黃玉順提到的超越性。但是杜先生更多的是表達為宗教性。儒家宗教性體現什么方面呢?溫海明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自我超越,一個是終極轉化,一個是與天道相感通。自我超越和終極轉化,后來被看做整個世界宗教共同的特性,而不是強調超越的、絕對的信仰。同時,杜先生在這個基礎上中談到跟天道的相感,不是承認有位格的神,而是強調儒家境界就是要跟天道相感通。這些表達,從姚新中教授談到對終極根源的重視——知性、知天、事天,到黃玉順教授提到的與凡俗的相對待,溫海明講到的儒家的宗教性,可以比較全面的展示了杜先生講的精神人文主義所包含的宗教性或者超越性的一面。這是這兩天我關注的幾個發言。

           第四是涂可國的發言,涂可國的發言比較有批判性,其中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他提到這個體系建立還要有一些更細致的梳理,比如歷史上與精神人文主義有交叉的一些觀念的梳理,也包括人文主義多種形式的分殊,這個建議是好的。當然他最后的問題我并不是很贊同的,他的問題就是說杜先生的精神人文主義里面有沒有反人文主義的因素?他所謂的反人文主義的因素其實就是近代西方以來的推崇個人,強調感性這樣一個現代性立場。那么,近代西方的人文主義并不能概括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人文主義的深刻探索,更不能夠阻擋人文主義向未來的發展。對于涂可國的這個質疑,我是不能贊同的。不能用近代的或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特殊形態的人文主義要素,來否定質疑古典的人文主義和我們向未來開放的人文主義。我們應該有一個像杜先生更寬廣的胸懷來對治近代以來現代性的發展。因為杜先生這個體系的提出,正是對治近代以來現代性的弊病。

           我就簡單做這么個總結。

    2022年8月19日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