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說起母親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時下流行的“母親節”(Mother's Day),也就是陽歷5月的第2個星期日。這個“母親節”是40多年前國人引進的美國母親節,在各路商家的營銷下儼然成為國人普遍認可的“母親節”,美國的母親節真的是具有普適性價值的節日嗎?我們中華民族有沒有自己的母親節?
事實上,西方的母親節最早起源于古希臘,美國母親節提出的初衷是為了慰藉南北戰爭中捐軀英雄的母親們,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宣布5月第2個基督教的禮拜天為美國母親節。美國母親節背后有著美國自己的歷史底蘊,最初提出此設想的賈維斯夫人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美國南北戰爭后,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講述南北戰爭中捐軀英雄的故事。美國母親節同美國歷史、美國宗教有著不解之緣,帶有鮮明的美國文化的印記。其實,我們需要清楚的一點是,美國的母親節遠非是“世界性的”。歐洲文化跟美國文化很密切,但許多歐洲國家仍有自己的母親節,英國母親節不同于美國。法國1928年才首次慶祝母親節,也沒有跟著已有的美國母親節,而是定在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葡萄牙等國的母親節也不同于美國。亞洲國家如印尼、韓國等都沒有取同美國,泰國到1976年才宣布8月12日為自己國家的母親節。阿拉伯地區的許多國家都以3月21日“春分”為母親節,總之,各國的母親節都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與此相反,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卻沒有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特質的母親節,取而代之的竟是代表美國文化歷史的美國母親節,這種文化侵襲現象的確值得我們深思!許嘉璐先生曾引用臺灣學者龍應臺的話說:“中國人過洋節就像是進別人家的祠堂,拜別人的祖宗,拜了半天不知姓張姓李何方神圣!”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汪紀戎曾在《為什么呼吁設立中華母親節》的演講中說:“中華民族有敬老孝親的傳統,母愛在中國有老幼皆知的代表,但民眾被美國母親節誘導忽悠了。中華民族難道不該有自己的母親節嗎?中華民族孕育了很多母親形象,我們理應有一個母親節,選擇孟母為形象代表,以四月初二為母親節,就能夠彰顯母親和母愛的偉大。”全國政協委員、葉劍英元帥之女葉向真呼吁:我們要維系中華文化血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華母親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母親是一個家庭的核心,肩負著繁衍培養后代的責任,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負著提高后代素質的使命,在家庭家教家風的塑造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毫不夸張地說,母親主導著一個家庭的道德風尚,主導著下一代的未來。
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無數位先賢大德的背后是無數位養育、成就他們的母親,最為知名者有戰國時期亞圣孟子的母親仉氏、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這“四大賢母”堪稱中國母親的典范,其中孟子的母親仉氏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位。西漢《韓詩外傳》和《列女傳》翔實記載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階段教子的好幾件事,其中,“孟母三遷”、“斷織喻學”、勸兒遠行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后世廣泛認可的母教典范。南宋《三字經》將孟母推為中華賢母的代表,“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的美名遠播到了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
孟子作為我國有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追溯到他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
孟子的父親在孟子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谑?,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這也就是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除此之外,孟母的斷織喻學也對孟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孟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學習非常感興趣,但慢慢的時間長了,他就開始厭煩了,甚至有的時候還會逃學出去玩。紙是包不住火的,沒過多久他逃學的事情就被他媽媽知道了,她當著孟子的面用剪刀把織布機上的線一下子剪斷了,并且把孟子的學習情況與這個線做比較,線被剪斷了就沒有辦法織成布了,就像學習一樣,經常逃學將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有用有文化的人的。
孟子的媽媽用斷線的事情來教育孟子,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只要認準了這個目標,就不可以被外界任何事情所干擾,如果半途而廢中途放棄的話,那么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媽媽對孟子的教育給小時候的孟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之后孟子努力學習,成為了儒學大師。
近年來,隨著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逐步確立,設立中華母親節的呼聲愈來愈高,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構、部門、學校、社團組織的關心、認同、支持與參與,2015年全國兩會,35位全國人大代表再次提交了關于設立“中華父母節”或者“中華母親節”、“中華父親節”的議案,讓中華兒女能在“中國節”里感恩父母。這一議案列入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進行辦理,這也是設立中華母親節倡議的重要進展。2018年全國“兩會”上,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再次提出把孟子出生日即農歷四月初二定為“中華母親節”的提案和建議,全國人大已將設立中華母親節的建議立項。
具有悠久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理應有代表自己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的母親節,設立孟子誕辰日(陰歷四月二日)為中華民族自己的母親節,是維護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需要,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需要,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體現。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是最樸素的母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天下兒女愛母之心最深切的回答。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二,中華兒女都能向自己深愛的母親表達感念之情和孝親之愛,將中華母親節落實于日常生活中,植根于中華兒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