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會議是全國考古工作會學術活動之一,主題是總結交流“考古中國”區域文明研究項目考古發現與研究。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少華出席,北京大學教授趙輝等40多位國內考古專家學者和考古項目負責人參加會議。
6位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了“考古中國”區域文明研究項目的工作進展與研究成果。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介紹了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的階段性進展和研究認識,目前工作進展已大體勾勒出本地區文明起源進程的階段性路徑,實證了海岱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邵晶介紹了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2019-2022年度的工作情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介紹了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在文化譜系、聚落考古、多學科研究等方面的新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賈笑冰介紹了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的新收獲,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郭偉民介紹了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的新成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寧遠介紹了長江下游文明模式研究項目近期的收獲與認識。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考古中國”主題和相關考古新發現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認識展開了座談研討,對既有工作及研究給予充分肯定,也指出了不少問題,并對今后工作提出了改進意見。
會議的舉辦是對相關項目前期工作的全面總結,也是對今后工作的有力動員,各項目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為后期工作更好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推動文明研究理論方法創新,探索文明起源與發展研究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