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山東理工大學立足傳統文化治學育才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
    • 2024年07月09日
    • 審核:
    • 瀏覽(744)
    • 收藏
    瀏覽字號:

    山東理工大學的文化“兩創”工作,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校立足傳統文化,通過陶琉絲文創的產業推動、齊文化研究的學術深化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提升,不斷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文化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6月30日,走進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2024屆畢業作品展專區令人流連忘返。一件件作品形態各異,或現代前衛,或傳承古韻。

    “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的結晶,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是美好與實用的交融。學院師生一直注重傳統文化的藝術表達,尤其是推動淄博獨特陶琉絲文化的藝術融合。”美術學院院長呂群星說,未來希望與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淄博市文化館的合作能夠更加深入,共同探索更多創新性的教育模式,通過舉辦各類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共同促進淄博市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在山東理工大學,陶琉絲文創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更是對創新精神的弘揚。學校依托陶琉絲文化創意學院、陶琉絲藝術博物館,打造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兩創”于一體的陶琉絲文化IP,為助推“陶琉絲”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和傳承發展地域文化賦能。

    陶琉絲文化創意學院是省級專業特色學院,以區域特色產業“陶琉絲”為載體,服務齊文化“兩創”發展,緊貼產業技術的新問題和新業態,激發文化賦能澎湃力,推進新文科與新工科的融合,助推陶瓷琉璃、紡織服飾、絲綢高纖等產業轉型發展。同時,學院通過構建產學研服用協同育人機制,探索“文化路徑+創意”“產業+教育”“科技+人文”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檔案室里,邱文山教授拿出最新出版的《齊文化大辭典》。作為國內第一部全面普及推廣齊文化的大型工具書,該書共收錄“齊文化”相關詞條1580條,總計62萬余字,系統展現了齊文化的歷史源流、人文特征和當代價值,對于加強齊文化研究闡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齊文化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淄博是齊文化發源地,作為駐淄高校,挖掘、研究齊文化是我們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邱文山說。

    山東理工大學以齊文化研究院為核心,構建了“規劃、平臺、課程、實踐、師資”的“五維”育人模式,深耕齊文化沃土。齊文化研究院擁有一支由47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其中包括37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和27名博士學位人員。

    截至目前,該研究院承擔了與齊文化相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69項,出版《齊文化叢書》《諸子百家普及叢書》等著作128種,在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為齊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稷下湖畔花滿園。近日,在山東理工大學“樂享非遺 傳承經典”非遺進校園活動中,身著華服的師生們在非遺集市博覽薈萃非遺,在淄味老字號集市探尋古韻滋味,在社團特色文化集市領略國學國風。

    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查理說:“在非遺活動中我親身體驗了剪紙、糖畫等中國民間藝術,僅靠一把剪刀、幾張紙,一件件寓意吉祥的圖案就呈現出來了,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山東理工大學通過構建以“齊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稷下”文化活動品牌體系,培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氛圍。“學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必修課程,同時開設齊文化相關選修課程及各類特色傳統文化課程,如《齊國名人智慧》《中華茶道藝術》等。這些課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該校宣傳部副部長王長恒介紹。

    下一步,山東理工大學將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培育創作一批反映學校辦學歷史和辦學特色的文化精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文化條件。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