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曾振宇《思想的歷史》出版
    • 來源:
    • 作者:
    • 2025年05月16日
    • 審核:
    • 瀏覽(54)
    • 收藏
    瀏覽字號:

           近日,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子研究所所長曾振宇先生新書《思想的歷史》付梓。本書是一部系統梳理中國傳統思想脈絡的學術力作,全書以學派傳承與思想嬗變為軸心,分八章深入剖析先秦至明清思想史上的關鍵命題,共計四十余萬字,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書首章聚焦孔子"仁學"的不可言說性與曾子"孝道"的創造性轉化,揭示從"孝本"到"仁本"的哲學轉向;第二章通過竹簡文獻考證道家氣論源流,重新詮釋老莊道論的生命境界與人文關懷;后續章節既呈現孟子荀子人性論的內在張力,又考辨墨法兩家"天本論"向"義本論"的演進軌跡。最終以嚴復西化思想的碰撞收束全書。

           曾振宇教授運用文獻考據與哲學詮釋雙重方法,在學派比較中勾勒思想史演進規律,尤其注重發掘觀念范式轉換的思想史意義,展現了傳統智慧回應現代性挑戰的深層可能。

    640 (1).png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孔子與曾子

    一、從“仁者安仁”到“仁以為己任”

    (一) 仁具有不可言說性

    (二)“仁者安仁”:孔子之“仁”是人內在普遍本質

    (三)“仁以為己任”:曾子對孔子仁學的繼承與開顯

    余論

    二、以愛釋孝:曾子對孔子孝道的賡續與發明

    (一)從敬到愛:孝行道德基礎的嬗變

    (二)從“事父母幾諫”到“以正致諫”

    三、道路之爭:先秦儒家從“孝本論”到“仁本論”的轉向

    (一)天經地義:《孝經》“孝本論”的理論建構

    (二)“飽乎仁義”:孟子“仁本論”的哲學意義

     

    第二章 老子與莊子

    一、“氣是自生”:竹書《恒先》的思想史意義

    (一)從“氣是自生”考證《恒先》在古代氣學史上之地位

    (二)從“濁氣生地,清氣生天”考證《恒先》與道家思想之關系

    (三)從道、氣關系推論《恒先》學派屬性與寫作年代

    二、“道在瓦甓”:老子道論的多種面向

    (一)“道”是實體性存在?

    (二)“道”蘊涵精神屬性?

    (三)道是價值本源

    (四)道是生命理想境界

    (五)《老子》道論內在邏輯缺陷的彌補

    三、“振于無竟”:莊子道論特點及其人文關懷

    (一)“道無終始”:生命逍遙的理論根基

    (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得道”、“體道”與逍遙

    (三)“道”之“德”:逍遙自由的人性論根基

     

    第三章 孟子與荀子

    一、“只是要正人心”:孟子人性論的奧秘

    (一)“君子所性”:孟子旨在論證“人性”有善端

    (二)“從其小體為小人”:孟子并未否定“人性”有惡端

    二、“性質美”:荀子人性論再認識

    (一)“先仁而后禮”:仁是禮之“天地精神”

    (二)“向高度提”:道德形上學視域下的仁與人性

     

    第四章 墨家與法家商鞅

    一、竹簡《鬼神之明》與墨家關系考辨

    (一)“鬼神”觀念考

    (二)“賞善罰暴”考

    二、墨家從“尚天”到“貴義”的轉向

    (一)“尚同于天”:前期墨家“天本論”的建構

    (二)“貴義”:后期墨家“義本論”的建構

    三、商鞅:一位被深度誤解的思想家

    (一)“至德復立”:商鞅并未否定倫理道德正當性

    (二)“比德于殷、周”:商鞅的社會理想愿景

     

    第五章 董仲舒與漢代儒學

    一、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哲學評議

    (一)民心即天命

    (二)“屈君而伸天”:君權必須制約

    二、“人道義”:董仲舒以義論孝

    (一)從宇宙論論證孝存在正當性

    (二)“人道義”:“義”是孝行的道德基礎

    (三)“一準乎禮”:儒家孝道對中國古代法律之影響

       

    第六章 程頤、朱熹與理學

    一、“善便有一個元底意思”:程伊川“天理”思想的哲學指向

    (一)理氣關系:“理無形”與“離了陰陽更無道”

    (二)天理“元善”:仁善源于天理至善

    二、“在理上看”和“在物上看”:朱子論理與氣

    (一)“在理上看”:形而上的維度

    (二)“在物上看”:理氣合一

    三、“理不外乎氣”:陳淳對朱熹思想的繼承與發明

    (一)“理氣合一”

    (二)“五常一體”

    四、“理氣一物”:羅欽順對程朱哲學“接著講”

    (一)“錯看”:從“理一分殊”到“氣一分殊”

    (二)“發明”:從“性即理”到“性即氣”

     

    第七章 陸九淵、王陽明與心學

    一、“須大做一個人”:陸象山的心學底色及其擴展

    (一)從“仁者安仁”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二)“斯人千古不磨心”

    (三)“須大做一個人”:仁是自然權利

    二、“須是有個深愛做根”:王陽明孝論的人文價值

    (一)“見父自然知孝”:以孝詮釋良知普遍必然性

    (二)以知行合一范導“如何行孝”

    (三)“恥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恥是喚醒良知的情感裝置

     

    第八章 張載與氣學

    一、“托神道以設教”:李淳風“氣占”考論

    (一)“氣占”判斷吉兇的依據和原則

    (三)李淳風《乙巳占》對氣占思想的發展

    (三)“驗人事之是非,托神道以設教”

    二、本體主體化:張載氣學特點及其人文關懷

    (一)理氣合一:太虛是氣與神的統一

    (二)“虛者仁之原”:太虛創造意義世界

    三、響應西方:嚴復與中國古代氣學的“西化”

    (一)“所恨中國文字,經詞章家遣用敗壞,多含混閃爍之詞”

    (二)反向格義:嚴復對“氣”概念的顛覆與重構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 <nav id="yiy4o"><tt id="yiy4o"></tt></na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