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曉:“和為貴”思想溯源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把“和”落實到生活的在在處處,“和為貴”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維習慣之一。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范疇,“和”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家各派思想之中,積淀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
-
陳曉霞:儒學未來發展方向——強化學科建設
儒學誕生后歷經發展,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儒學的繁榮發展,需要有長效機制的保障,使其得以傳承與創新。由于儒學在現行學科體系中沒有“戶口”,高等學校不設儒學專業,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和項目也不見儒學名目,這就嚴重制約和影響...
-
梁濤:“絕地天通”的層累建構與歷史素地 ——兼評學界的三種詮釋進路
摘要:關于“絕地天通”的傳說和記載,雖包含有歷史的素地,但也經過了后人的層累建構,需要經過分析、梳理。陳來教授利用宗教學、人類學的成果指出,《國語·楚語下》“民神不雜——民神雜糅——絕地天通”三階論不可信...
-
鄧秉元:先立乎其大——孟子之學的現代意義
各位同仁、先進:今天很榮幸來到孟子故里學習。孟子是孔門德行科在先秦的集大成者,其學術涉及內圣外王各個層次,與孔子“一以貫之”之道密合無間,所以在后世被奉為亞圣,成為道統所宗。對孟子學術顯然很難泛泛而談。逝夫希望我能在此討論一下孟子的“...
-
涂可國:儒家倫理學話語體系中的道德規范與責任倫理
摘要:儒家常常根據人性情勢、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和社會狀況等構想道德規范,由此闡發了極為豐富的道德規范學說。儒家闡釋的道德規范大體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由道德范疇所彰顯出來的道德規范,二是由道德判斷所體現的道德規范,三是由“禮”所...
-
楊海文:學科互動·方法辯證·格局貫通——我對孟子研究的期望
...
-
孔德立:仁義之道與《春秋》精神——從孔孟到董仲舒
按語:仁義之道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椎铝⒔淌谥赋?,尊王攘夷是《春秋》的明線,是王者之道,仁義之道則是《春秋》的暗線。面對貴族普遍的破壞禮樂的行為,孔子找到了一個支撐禮的內在基石,仁,創造性地突破了血緣界限,強調“仁者愛人”,從親親家庭領域...
-
顏炳罡:21世紀中國儒學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
一、中國儒學是開放的、不斷轉化的理論系統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中國文明的樣式,是中國社會乃至東亞社會的生活方式。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儒家的影響力以至于如此深厚:儒家價值標準幾乎已經等于中國人的是非觀、善惡觀和待人接物的分寸。不過,儒學從來不是僵化的...
-
孫廣:重談元明《孟子》學的轉向——以洪武朝為敘述中心
摘要:元代《孟子》學以“纂疏體”與“旁通體”兩類經疏為主,總體表現為“辭繁而旨深”的狀態。朱元璋通過暫??婆e、編纂《群經類要》和《精誠錄》、罷孟子配享和編纂《孟子節文》三大舉措,對元代“辭繁而旨深”又不切實用的...
-
陳曉霞:以書院精神塑造新時代青少年的德性
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
-
陳曉霞:大運河及其旅游開發的意義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連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跨越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悠悠運河,從開鑿以來,至今櫓聲依舊,與萬里長城被稱為中國享譽世界的兩...
-
陳曉霞:儒商及其文化內涵
儒商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初見端倪,之后經歷了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義以生利、尚中貴和、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核心理念。在新時代的經濟大潮中,儒商文化不斷為現代企業管理者提供修身資源與智慧,為企業管理營造良...
-
張濤:關于《周易》學派歸屬問題的新認識
...
-
王杰:荀子的社會構成說
摘 要:荀子處于社會大變革及對社會歷史進行反思的時代。他從“社會有機體何以構成”這一問題入手,對人類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社會機體的構成問題做了諸多闡述。本文從人是構成社會存在的價值主體、人的欲求與物質匱乏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解決方式、人的不同需...
-
陳曉霞:孔子禮學思想芻議
先秦時期禮樂崩塌,社會紛爭動蕩。生長于“周禮盡在魯”的孔子, 看到周代禮制受到嚴重破壞,無法容忍這種僭越行為繼續存在,孔子認為要制止這種“禮壞樂崩”的發生,就必須恢復和維護周禮的權威, 重新肯定宗法等級制度的秩序, 只有這樣社會秩序...
-
陳曉霞:齊魯文化為什么要“走出去”
山東要建成“一帶一路”國際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鑒,增強山東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要有效推進齊魯文化走出去,需要把握齊魯文化的歷史沿革及其基本內涵。齊魯文化的含義齊魯文...
-
陳曉霞:圣人家風芻議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會組織,也是人們重要的精神家園。家庭文化是家庭價值觀念及行為形態的總和,是構成家庭與兩性團體生活的思想與行為形態,是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一部分。歷代圣人對堯舜以來優良家學、家教、家風的傳承、弘揚與創新發展,形...
-
黃俊杰:東亞儒家傳統中的人文精神
按語 所謂“東亞儒學”雖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的儒學傳統,但它并不是東亞各地所呈現的不同版本的儒學拼湊而成的“馬賽克”?!皷|亞儒學”的視野超越國家的疆界,它既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也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作為空間概念的&ldquo...
-
楊海文:“宋太祖誓碑”的文獻地圖
宋太祖誓碑在宋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核心內容為“不殺士大夫”。其文獻地圖由兩組史料構成:第一組為直接證明材料。第二組為間接證明材料。...
-
山東推進“兩創” 看看專家學者怎么說
■編者按 11月28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入推進文化‘兩創’座談會”在濟南舉行。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陳曉霞 王杰:領導干部要講政德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孔子研究院時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政德是領導干部的政治操守和職業道德,是基本的從政德行。領導干部修好政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僅有益于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而且對于促進社會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道德是人們的價值觀念...
-
干春松:李存山對中國文化的“?!迸c“變”的義理闡發
摘要:李存山繼承張岱年和馮友蘭文化哲學觀,主張從價值系統去厘定文化的常道,并提出了他自己對儒家文化“常道”的概括。他認為儒家價值體系要因應社會歷史的變革而不斷發展,對人與人、人與環境等挑戰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尤其是如何從民本到民主的探索,體現...
-
唐文明:中國哲學研究中真理與方法問題
現代以來學術界關于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論的討論,主要集中于兩個時段:一個是在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初創時期,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另一個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討論的主題被刻畫為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在第二個時段的討論中,第一個時段討論過的一些問題被重新提出,...
-
劉余莉 申靜思:民為邦本 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
“民為邦本”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原寫作“民惟邦本”,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書中記載,禹的孫子、啟的兒子太康,身居帝位卻不務朝政,放縱情欲沒有節制,百姓對他非常怨恨,但他卻不知反省。有一次他到洛水之南打獵,打了...
-
彭鋒:文化建設的第四種視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
-
陳曉霞:發揮郵票文化功能 廣泛傳播孟子思想
【編者按】2000年11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00—20《中國古代思想家》郵票,全套6枚,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等六位先秦思想家作為第一組郵票首先亮相郵壇。今年11月11日是孟子郵票發行22周年紀念日,孟子研究院、市直有關部門、鄒魯文化專業委員會、...
-
馬清源: 也說“周禮盡在魯”
魯在儒家經典及其解釋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蹲髠鳌酚涊d魯昭公二年,晉國韓宣子(韓起,晉國六卿之一)在魯國看到《易象》與《魯春秋》二書,感嘆“周禮盡在魯矣”?! ‖F今一般認為,所謂“周禮盡在魯”,是指在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時代大背景...
-
劉瑾輝:孟子思想的時代價值
《孟子》是儒家經典,是先秦杰出散文,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成就,在歷史上曾產生過極為深刻、廣泛的影響,直至今日依然為人們所珍視。孟子思想博大精深,政治上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主張具仁心,施仁政;經濟上提出恢復井田制度,授田于民...
-
楊振寧:影響我的是兩千年前的《孟子》
1928年,父親得到了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后乘船回國,母親和我到上海去接他。我這次看到他,事實上等于看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幾天后我們三人和一位來自合肥的傭人王姐乘船去廈門,因為父親將就任為廈門大學數學系教授。廈門那一年的生活我記得是很幸福的。也是我自父...
-
陳來:堅守中國文化立場 重寫中國哲學通史
摘 要:通過對標任繼愈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發展史》,可以看出郭齊勇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通史》的一些新特點。這套《中國哲學通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擺脫了若干舊意識形態的影響,又吸收了近三十年來的學術成果和理論進步。全書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注重馬克思...
-
楊海文:“浩然之氣”與孟子的人格修養論
提 要:人格修養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道德境界看,浩然之氣是道德之氣,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所在;從修養工夫看,經由道德之氣與食色之氣的博弈,借助個人與社群的互動,方能成就道德的人生;從倫理秩序看,內心的規矩是四心、四德,外在的規矩是五倫,老老實...
-
王杰:修身立德 公正廉明——歷代主要官箴說(書)舉要
編者按: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重視道德修養與倫理建設,在國家治理、為官為政方面,千百年來,積累了大量經典論述,如“政者正也”“為政以德”“公生明,廉生威”等,蘊含著豐富的修身內涵與政治智慧,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人...
-
殷延祿:禮門義路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山東鄒城孟子故里的孟府有塊門匾,叫“禮門義路”,語出《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泵献诱f,義好比是大路,禮好比是大門...
-
王學典:若干年后,人們可能意識到本屆尼山論壇的獨特價值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慶節前落下帷幕,如何評價這屆論壇? 論壇閉幕前一個傍晚,泗水之濱,新月西沉,微光輕灑。筆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國際儒聯副會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教授。這位出席歷屆尼山論壇的著名學者認為,相對以往歷屆,本...
-
陳曉霞:孔子的衣食觀
摘 要:衣食乃人人之所需,它關乎性命與健康,更關乎禮制與德行??鬃影讯Y制思想貫穿于飲食之中,依禮而衣,非禮不衣,衣著得體;依禮而食,非禮不食,飲食有節??鬃油ㄟ^衣食行為充分體現了尚禮、守禮的圣人風范,踐行著儒家中庸思想和高尚仁德。孔子的衣食觀是人...